葬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葬礼也称葬仪、葬丧或丧事,是一种社会仪式,正式标志一个人的死亡,也是一种处理尸体的礼仪。世界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葬礼形式。
葬礼的历史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例如石器时代的墓葬中,死者的肢体经常按一定格式摆放过、尸体涂有象征鲜血和生命的红赭石,墓穴中有陪葬品等。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葬礼是让活人用非破坏性的方式向死者致哀,把由于人的死亡而被扰乱的社会关系重新平衡起来,它可以维持社会的凝聚力并防止社会崩溃。
目录 |
[编辑]尸体的处理方式
[编辑]埋葬
也称土葬,但不一定真的把尸体置于地下,例如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可带纪念物(例如墓碑、纪念堂)和不带。地上有大型建筑物的一般称为陵寝(“maosoleum”)。
埋葬不一定是永久性的处置。例如土葬后如有需要还可将尸骨迁葬。另外有些地区,包括台湾,有“捡骨”的习俗:初次下葬后若干年,将遗骸里面的骨头拣出来二次安葬。
[编辑]火葬
将尸体烧毁。骨灰或撒布(例如印度传统)、或供奉甚至埋葬。
[编辑]海葬
海葬有兩種:
- 把尸体包裹起来或放入棺材,外加重量后沉到海裏。多见于临海国家的传统或海军。
- 把尸体火化之後,骨灰撤入大海。
[编辑]其他方式
- 天葬:把尸体暴露在自然界,让食尸鸟类吃掉,为藏传佛教和一些北美印第安人的传统。旧时蒙古有把死者尸体餵狼群的风俗,认为借由此方式可以让死者升到“腾格里”(长生天),一般认为这也是天葬的一种形式。
- 悬棺葬: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仪式,将棺材悬挂在不容易达到的山崖上。
- 人体冷冻: 把尸体放在极低温(通常是摄氏零下一百九十度以下的液态氮)保存。
- 腹葬:由其它人食用尸体,为同类相食的一种。
- 基因葬: 先记录及分析死者的基因,把基因信息保存后,再进行埋葬或火化。
- 木乃伊: 古埃及的丧葬方式,利用盐水、防腐香料及防腐液把尸体变成木乃伊,以作长久保存。
- 树葬: 把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埋在树下。
[编辑]宗教葬礼
[编辑]基督教
基督教葬礼由牧师或神父主持,在墓穴周围举行祷告愿死者安息升入天堂。有时候前半部分在教堂举行。天主教还为死者举行追思弥撒等。基督教和西方传统葬礼的主要色调为黑色。
[编辑]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认为应尽快举行简单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说。一般在死亡三天内举行。由死者亲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尸体后以白布包裹。为死者行站礼祈祷。之后运往墓地土葬,尸体面朝圣地麥加天房(克尔白)方向,无棺材或陪葬品。整个葬礼过程中要求参与者节哀沉默。
[编辑]佛教
[编辑]中国传统葬礼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黄色。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伴有有关的佛教、道教或风水仪式。
其主要过程有:
- 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 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 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 停灵:又称暫厝,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殯儀館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 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 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 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 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 守孝:按儒教的传统[1],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 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 扫墓:亲友于清明节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编辑]参看
喜丧:喜丧是一种中国的丧葬形式,即用热闹的丧葬气氛取代以前凝重的丧葬氛围.这种丧葬方式的作用是通过繁多的礼节程序将丧者的直系亲属的注意力从悲伤中转移出来,并且通过族群的聚集来增进集体的团结.
[编辑]外部连结
[编辑]注释
- ↑ 《论语卷 九·阳货第十七》: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 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 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目录
一 前言——中国丧礼的形成和发展
二 初丧礼仪——处置尸体与安顿亡魂的方法和途径
(一)“属纩以俟绝气
(二)送死者启程:沐浴更衣
(三)让死者阴间富贵的饭含、覆面仪式
(四)报丧,丧事的公开化
(五)挽留死者的招魂礼仪
(六)魂归“故里”的送魂礼俗
三 洽丧礼仪——生者对死者的哀悼行为和规矩
(一)超度亡灵的“七期”之仪
(二)渲泄悲痛的奔丧、吊丧礼俗
(三)大敛,收尸入棺的仪式
(四)充满宗法等级观念的丧服礼制
(五)带有喜庆色彩的“娱尸”礼俗
四 出丧礼仪——送亡灵“上路”的仪仗和环节
(一)死者葬日的礼法规定
(二)起灵,亡魂去阴间的启程
(三)撕心裂肺的哭丧之仪
(四)场面浩大的送丧仪式
(五)路祭,为亡灵最后的饯行
五 墓葬礼仪——墓葬的等级差异和掩埋尸体的礼法
(一)规度墓地选择的法则
(二)坟墓的形成及其礼制
(三)棺、椁礼制及其演变
(四)事死如生的明器之礼
(五)落土为安的下葬仪式
(六)土葬的诸种葬式礼俗
1.仰卧直肢葬
2.屈肢葬
3.俯身葬
4二次葬
六 葬后礼仪——祖灵信仰及祭祀仪礼的表现形态
(一)葬后祭祀礼仪的肇因
(二)居丧礼仪制度的外观与内涵
1.居丧礼仪期限规定的演进
2.历代居丧礼仪制度的特性
3.居丧期间的具体礼节规定
(三)葬后祭祀仪式的表演程式
1.儒家经典中的祭祀仪式
2.墓祭、祠祭和家祭仪式
3岁时祭祀仪式
(四)葬后祀礼之书面形式
1.祭文
2.诔
3.哀辞
4.吊文
5.悼词
6.挽幛词
7.挽联
8.墓志铭和墓碑文
(五)葬后祀礼的祭品样式
1.人牲
2.纸钱
3.香
4.哭声
5.食用物祭品
6.象征性祭品
(六)葬后祀礼活动中的禁忌
1.祭者禁忌
2.祭时禁忌
3.祭仪禁忌
4.祭品禁忌
5.祭地禁忌
6.祭器禁忌
7.祭事禁忌
(七)葬后祭祀礼仪的目的和意义
1.寻求人生的精神补偿
2.祈望死者福荫后人
3.社会秩序的管理功能
4.对祖宗的崇拜与“复活”
5.整合社群与社会集体意识的功能
6.对葬后祭祀礼仪的理性批判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http://lib.yixia.net/226/779466/
"ボクホベン" "葬儀と仏壇 先祖祭祀の民俗学的研究" 台湾大学图书馆接近藏书
"圭室文雄" "葬式と檀家"
"横山潔" "あわてないための葬儀の手帳"
日本仏教における「ほとけ」化のメカニズムについて : 受戒会と葬儀についての考察
葬儀会社の役割―エスノメソドロジー的(?) 考察(需下载pdf)サタワル島に於ける葬儀: 並に死及び葬儀に關聯する呪儀, 禁忌其他
6. 黒崎町の葬儀(黒崎町)
サタワル島に於ける葬儀: 並に死及び葬儀に關聯する呪儀, 禁忌其他
葬儀について
先生の葬儀に際し
http://scholar.google.com/scholar?q=%E8%91%AC%E5%84%80&hl=zh-CN&lr=&newwindow=1&start=110&sa=N
翻到这页了 不翻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