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4

把段子讲得让人遍体生寒是门硬功夫

12日南周评论版又有了篇老调重谈的文章《产业发展与就业是宏调优先目标》(一下简称《产》)。对于媒体来说,老调重弹本身并没有什么错,甚至可以说是言论版块的日常功课,但是如何重弹、怎么样弹得读者赏心悦目,则是每个靠谱的时评者都应该思索的问题。

写时评就像酒桌上讲段子,段子基本都是老段子,重要的是怎么讲,核心的角度、包袱、以及附加的神态、动作,甚至吐沫星子的喷发力度,都决定了效果的好坏。而在《产》中,我没有看到作者做哪怕一点点的这方面的努力。文章沉浸于板上钉钉的事实与严谨的逻辑不能自拔,丝毫没有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同志,这里坐着的都是在单位听了一白天别人的逻辑与想法的苦命人,只是想坐在马桶上看俩个讲得别出心裁的段子,或者至少有那么点新奇的角度,哪怕来说一件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从《产》文章本身来看,他没有任何问题,不过看它处于的位置是在《方舟评论》,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他是某个大学学报的一篇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论文,那么他的文体倒是符合,但是长度似乎短了点,注释也少了点,但是为什么放最醒目的评论一版呢?难道想把读者吓跑?或者在大夏天把作者看得寒从脚下起,然后把评论版拿去保暖?嗯,美国上世纪二十年代大萧条的时候倒是真有人这么干过,但是中国经济有这么惨么?

南方周末现在这种状况让我想到孔子。为什么有教授说一个章子怡顶十个孔子?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问题,孔子是很牛逼——但是他自己不去注意传播方式,相反还抱怨“道不行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意思是没人搭理他的道,他到时候就坐个小筏子下海。跟他混的,估计只有他的得意弟子子由。如果中国文化没有走出去自己的代表人物,只在自己的三千学生里混,那只能慨叹“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兮”。传播方式与方法甚至比你所言说的理论和观点更重要,在这里希望南周与诸位时评者能够对自己的任务有更清楚的把握与了解。

没有评论: